2006-10-27

[Idea]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引用】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點我看註解


  空,不是虛幻,不是一無所有,相反的,是如同空氣充塞於天地間,是有情,是蘊涵萬物、包羅萬象,正如「常變即不變」的道理,永遠不停地循環變化,即是天上地下唯一不變的法則,不需拘執,不需畏懼。隨著世事變化,與世推移(主觀),一切了然於心,並且不被自己的意念(或貪念)束縳(客觀)。對萬物有情,但卻不帶多餘的情感,看似無心卻是有情,於是沒有包袱,成全了彼此,自渡渡人。

  棄,是拋棄,遺忘,是掙脫束縛,也是逃避。是被動地不得不為,以求心中平靜。自渡未竟全功,遑論渡人。

  說到底,「棄」仍不算是「無」的境界。